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燕然勒铭的博客

勿使燕然上,惟留汉将功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原创】徐州有条水漫桥路  

2017-12-18 21:03:18|  分类: 家乡风物(原创)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| 燕然

徐州水漫桥路应该因水漫桥而得名。水漫桥路在二环西路之外,两路相距仅二百米之遥。据2007版《徐州市地名录》载:“水漫桥路:起点矿山路,止点经水漫桥北至铜沛路,途经泉山区。解放前是一条大石板路,因为路面低洼,一下雨路面就被雨浸没,故因此而得名。19929月命名为水漫桥路。

水漫桥早已不复存在了,可提起水漫桥,上些年纪的徐州人应该都知道。那是为方便通行而铺设在故黄河上的一座很简易的单孔小桥,架在故黄河底部的水流之上。桥面很窄,只能错开过独轮车和行人。后来又增加了几节水泥管子,算是扩大了些桥面长度。以前黄河故道比现在宽,还是河滩,市区故黄河上的桥很少,庆云桥以西就没有桥了,这座小小的水漫桥,大大方便了过往行人。等雨季一到,河水上涨,大水就漫过了这座小桥,桥也就无法通行了。这应该就是水漫桥名字的由来。这座桥当然不好确定源于何时了。前不久听一个罗姓同事介绍说,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他去郑集上学,就经过这座桥。1992年的徐州城区交通图上此处还标注着桥闸的符号。九十年代以后,随着二环西路、三环西路故黄河桥的修建,水漫桥就失去了它的价值,悄悄消失了踪影。它的名字有时还被人提起。

在原水漫桥东南不远的黄河南路上,黄河南路与水漫桥路交叉口往东一点儿,华润小区的南门和技师学院的北门口,有一个公交站台的名字就叫水漫桥。这是离老水漫桥最近的一个站台,也算是名副其实。这是一个较大的站台,有13、38、74、608路等好几路公交车在这里停靠。水漫桥公交站,让人们牢牢地记住水漫桥的名字。可若是追问水漫桥的信息,知者就寥寥无几了。

水漫桥路在原来的基础上,越修越宽,越修越好了。由于河上没有了桥,故黄河南北各一段,水漫桥路成了断头路。故黄河之南的水漫桥路大约有1000米,现在这段路主路宽12米,两边人行道各约4米宽。水漫桥路南端起点与矿山路交叉,形成了一个丁字路口;黄河南路从其北部十字交叉穿过,是一条很重要的道路。柏油路面,路两旁植有法国梧桐,已长成粗壮的大树,春夏秋浓荫翳然,冬季到一二月份树叶还未落尽。

起点丁字路南是徐州帘子布厂,几年前已拆迁了。水漫桥路两旁原来有电视机厂、灯泡厂等企业。现在的枫林绿洲小区是2005年在原矿山灯泡厂厂址建成的小区;世纪佳苑在原中煤五公司长江机械厂内,2001年建成。西苑这一区域原来除了农田外,现在黄河南路以北到故黄河原来是九里山果园。这处果园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,是治理黄河故道荒沙滩的创举。当时最早创立于七里沟的徐州市果园引起了中央的极大关注,国内媒体做了不少宣传报道。1959年,九里山果园划归徐州市果园。60年代初,先后有数位高层领导先后莅临徐州市果园视察。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徐州市果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业绩。90年代中期,我曾几次骑车从九里山果园路过。到90年代后期,九里山果园所在的位置陆续建成了一个个居民园区,果园也就消失了。

西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学校、商业、交通等很齐备、生活很方便的居民区。短短的一条长不过2里的水漫桥路,路两侧沿街店铺众多。粗略一算,悉数罗列如下:社区商业一家,中型超市两家、小型超市三四家,蔬菜店五六家;早点店十多家,饭店一二十家(其中中等规模饭店三家),把子肉店三四家,熟食店四五家,烤鸭店两家,狗肉铺一家,烧烤店七八家,拉面板面店五六家,馒头房两三家;面点糕点店四五家,水果店五六家,炒货店一家,茶叶店两三家,烟酒批发三四家,烟酒小店八九家;药店两三家,诊所、卫生服务站两家,小儿推拿一家;银行营业点三家,电信业务点三家,快递点两三家;房产中介八九家,五金电料杂货店两三家,装饰材料店两家,门窗加工铺八九家,修车铺三家,废品回收站一家;服装、童装、裤袜店五六家,皮鞋店两三家,布鞋店一家,洗衣店两家;花店三四家,美发店六七家,化妆品店两三家,大众浴池四家、游泳馆一家,美容养生减肥馆两家;报亭两三家,旅馆两家,旅行社一两家,小型摄影馆一家;彩票销售点两三家,广告复印店三四家,起名馆一家;宠物诊所一家;加油站一家,汽车美容洗车场两三家,汽修厂一家;教育辅导机构两三家,幼教中心一家;街道办事处一家。还有几家小型的机械销售等公司(门店),以及数家从铭牌不好判断经营范围的店铺。  

忽然发现一个问题,这里没有书店,更没有图书馆。整个城里也没有几家规模像样的书店,图书馆更是少之又少。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,好多人都很浮躁,静不下心来。

水漫桥路上的原北湖农贸市场是六年前改建成的,离路边也就三四十米,开得不温不火。2016年,被接手改造成了一个社区商业生活广场,命名幸福汇邻湾,很文艺的名称,经营农副产品、百货、服装等等,内有主题乐园、美食广场、大光明影院、灯光球场。内部装修华美,很有品味。与之相邻的靠近路边的百惠家美时超市里也有蔬菜区,生肉、馒头,各种日用品都有,是水漫桥路上最大的一家超市了,去这家超市买东西挺方便,附近居民都去这里买菜购物。前两年这个更换了名字,改称易美购超市了。

要说起这条路上的早点店,老段庄开得时间比较长了,店也是比较大的,算是一家老店。它的辣汤不错。今年年中才开业的一家饣它(注:此字饣+它,读音shā,徐州方言字)汤店,味道很好,鸡丝撕得特细,麦仁特别有味道。北头与黄河南路交叉口的红海椒是水漫桥路上最大的酒店,在西苑也算是很大的一家酒店了。有的饭店像走马灯一样换名字:今天是老妈妈某某店,明天再看就改成舌尖上的某某了;前天可能还是地锅鸡,后天可能就改成鸡鱼馆了。可谓“城头变换大王旗”,可见生意并不好做。徐州的把子肉馆除了有把子肉,一般都有几样小菜。郑家把子肉馆开的时间较长了。

烧烤店中,程氏烧烤开得时间很长了。十年前生意特别红火,尤其夏天,店外都摆上了桌子,光着膀子划拳的徐州爷们,声音很嘈,场面热闹。最近几年,羊肉价格飞涨,一斤烧烤羊肉要到了五十元,去吃的人不如以前多了。我也是偶尔去吃,有时和朋友,有时一个人。如果是自己一个人,就要上半斤羊肉,再要点别的,来瓶啤酒。这家有手擀面,吃完烧烤,再要碗面,个人感觉面的味道不错,面里有黄豆芽,面上放了老咸菜、香菜。感觉每次咸菜放得有些多,就挑出来丢到一边。家里不做擀面,手擀面吃起来很有味道。烧烤炉子也改进了,改成两边放炭火,中间槽里放的是水,这样可以减少烟气污染。路最南头有一家烧烤大排档,门面应该就是当年灯泡厂的厂房改装的。

胡记熟食店开了十几年了,常光顾,板鸭是它的主打菜,还有牛肉、糟鱼、鸭胗、鸭头,素菜有豆干、海带丝、海带片、花生米、腐竹、胡萝卜丁等几样。徐州的狗肉店一般都打着沛县的招牌,沛县鼋汁狗肉名声很大。樊氏狗肉呈酱红色,色鲜味醇。吃时如狗肉与生花椒同嚼,不但无花椒的麻味,反觉狗肉更醇香。沛县狗肉不用刀切用手撕的吃法流传至今。

       老百姓馒头房更是常常光临,如今虽然副食丰富了,主食却必不可少。这店名起得也不错,民以食为天,这店是以民为店名。

物价在涨,房租在涨,理发的价格也在逐步涨。由十年前的几元,慢慢涨到八元,再到现在的十元。前几天去小区门内侧那家专门的理发店理发,老板告诉我说年后就要涨价了,说房租要涨,还说连顾客都说人家店都涨了,你的店怎么还不涨价呀。

大众浴池,如民安、汉源,是徐州极普通百姓浴池,冬天生意还不错。在大澡堂泡澡、洗淋浴在不少徐州爷们看来是一种乐趣、一种生活享受。悠闲从容地,于水蒸气袅袅氤氲中洗却身体的污垢和疲劳,也洗却生活的烦恼及不快。搓澡、捶背、捏脚、拔火罐,搓澡工也是够忙的,这些浴池中的搓澡工应该有十多人。洗完澡、捶完背,在床上躺着呼呼大睡的也不在少数。这样看来,一个澡就要洗上半天。这些浴池,换衣服的柜子都是连着一个窄窄的床,供休息之用。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,这些窄窄的床都是密密的挨着,一个接一个。

南首的矿山路加油站规模不小,生意很不错。水漫桥路有三路半公交车经过。除了64、74、603三个线路的公交车,38路只在晚间经过水漫桥路,白天不经过,故可称为三路半。

水漫桥路平整宽敞了,却越来越堵了。路两侧居民小区密集,达8个之多,车多了,路的两侧都被画上了停车位,路自然就堵了。高高的路灯安在路东一侧,夜晚灯火通明。城市的夜晚霓虹灯璀璨,点亮黑暗赶不走孤单,午夜和白天不停的交换……

水漫桥路是徐州寻常的一条街道,它没有彭城路的厚重底蕴,没有大同街的繁荣喧嚣,没有博爱街的市井斑驳。这里少见城市的霓虹闪烁,有的是城里百姓的烟火生活。

至于故黄河以北的那段水漫桥路,是从黄河北路到铜沛路,只有大约280米长。它在闫窝村以东,路旁有一家酒厂和其它企业,还有分拣煤炭的场地。多年来,这段路就是农村的一条次村道,像胡同一样,没有铺设水泥,没有路灯,也没有什么店铺,当然更没有公交车通过,就是一派市郊城中村的景象。记忆中,我几乎从来没有从这段路走过。在好多人的心里感受中,这段水漫桥路似乎并未存在过。百度地图上至今都没有标注出这段路的名称。随着城市的发展,这里成了城市中的棚户区,纳入到了拆迁改造范围。现在闫窝村和闫窝小学还完好存在,其东至二环西路、黄河北路至铜沛路这一范围已拆迁完毕,规划成书香华府等商品房住宅区,高楼已拔地而起,正在建设中,还没有竣工。2017年底,一条崭新的大路已先于住宅区建好,水泥路面,新铺的地砖人行道,路两侧新装了高挑气派的路灯,夜晚灯光晶莹璀璨。步测主路宽14米,两边人行道各3米。这段新路暂时还没有竖立路牌。直到此时,故黄河以北的水漫桥路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道路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